早上七点半,天刚蒙蒙亮,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动力车间锅炉房的工程师室已亮起灯,锅炉修补组组长汤斌裹着沾满机油渍的作业服,像平常相同坐在中控电脑前,布满老茧的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查看前一天锅炉焚烧的实时曲线图。这一个动作,是他长期以来的作业习气。
2024年初春,昆明卷烟厂发动“单箱归纳能耗攻坚举动”。汤斌为锅炉精准“评脉”,从海量的运转数据中,揪出了“隐形耗能”。在班组例会上,汤斌耐心向搭档们解说:“有人寻求快速升压,水位安稳后直接把焚烧器功率瞬间调至高值;有新人因不熟悉设备特性,频频微调参数形成压力震动……这些不妥操作都可能会导致动力糟蹋。”
“我们能不能像编曲谱那样,给锅炉操作定个标准?”一次技术研讨会上,汤斌的提议引起火热评论。面临争议,他搬出收藏多年的锅炉“病历本”,上面鳞次栉比记载着设备反常时的参数特征。“标准化不是摧残创造力,而是树立科学底线。”
汤斌带着团队敞开“数据掘金”举动:剖析近半的运转数据,在启停炉记载中寻觅共性规则,乃至将老师傅的“手感”转化为量化目标。
次日晨会上,汤斌展现的“压力自愈曲线”令世人恍然大悟。正是这次调查,让团队确认了“分段把控、预留缓冲”的操作准则,结合实际作业内容总结出《HKB燃气锅炉精益操作法》。这本78页的手册里,既有每一步启炉查看过程的具体解读,也有谨慎的启炉流程图,要害节点标示着“弹性区间”,重要参数后附有“反常图谱”,乃至专门设置“经验值起浮带”,既标准操作又保存优化空间。
依据操作手册,汤斌立异规划“三段式”训练:先在模仿体系上“沉溺式演练”,再到实操中“手把手带教”,最终经过“盲操作测验”稳固技术。他特意保存了一张压力动摇剧烈的曲线图,挂在训练室门口警醒世人:“每个不标准动作,都是向蓝天支取的‘动力支票’。”
上一年十月,凝聚着团体才智的标准化操作法开端显效。环境周报、月报上的气汽比数值继续走低,设备故障率下降,启炉时刻缩短。
“最好的节能设备,是操作者心中那杆秤。”汤斌摩挲着手册,深有感触,“立异,未必是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把普通做到极致,就是通向杰出的阶梯。”(邓焯阳)